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剪報] 立報:本土語言課 獨漏新住民母語

立報:本土語言課 獨漏新住民母語

評:

其實這是假議題。所謂 "本土語言教育" 旨意從來就不是母語教育,而是恰恰相反的語言霸權,文化殖民(逆殖民?)思想。"想住我地,就得說我話",這跟美國人要印,拉,亞裔移民學好他媽的英文再想當美國人;中國人質問回民與藏人連普通話都說不好還爭甚麼權益,還有國民匪黨在小學生身上掛我不說方言的紙板根本就是一個嘴臉。

原文:

2010-02-22 22:39:12

記者∕作者:陳威任

【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新移民子女目前已占台灣新生人口12分之1,但是目前各國中小每週1節的「本土語言課程」,卻因為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規定「本土語言」範圍僅授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其他新住民母語目前則無法開課,僅能利用課餘時間,透過社團活動方式進行指導。

無法開課沒鐘點費

台灣新移民人數越來越多,新移民子女的母語學習也逐漸受到關注,但因課綱、師資規定,只能教授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包括中國大陸各地方言、越語、泰語、馬來語等新移民所使用語言,都無法開課。

此外,由於目前本土語言課程師資認證僅限於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獲認證師資授課依法可領取鐘點費,其餘語言師資可能無法領取授課鐘點費。

雖然教育部長吳清基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活動中,呼籲各界不要否定新移民母語的價值,但是對於日漸增多的新移民家庭而言,新移民子女無法在本土語言課程中學習自己的母語,反而要去學習其他語言,除了加速母語能力的流失外,儼然也成為一種文化歧視。

[中略]

納入課綱仍須討論

教育部國教司司長楊昌裕表示,針對新住民母語納入九年一貫本土語言課程,目前教育部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將針對先進國家作法以及實際成效進行評估,再討論是否納入課綱。

楊昌裕說,今年教育部在「新移民子女教育改進方案」中,增加了母語傳承的項目,未來將加強培育多元文化種子老師、補助縣市可以去編印和購買多元文化教材、鼓勵學校實施補教華語教學等各種措施。

此外針對學習母語的部分,楊昌裕說,教育部也提供預算,鼓勵各縣市的社團及學校辦理外籍配偶母語傳承課程,目前已經完成核定,將利用課餘時間舉辦課程及研習營,讓外籍配偶的子女可以學習父母的母語,成為另外一種語言資產,提升國家競爭力。

在新住民母語還未納入本土語言課程前,目前僅能藉由少數學校及社團組織的投入,除了缺少經費外,社會的不重視也令人感到灰心。

桃園縣平鎮市忠貞國小,是全國第一個成立的新移民學習中心,中心總幹事、忠貞國小校長黃辛材表示,目前本土語言課程還不包括越語、泰語等新移民母語,學校是透過新移民學習中心開設越南語課程,提供小朋友及其他民眾學習。

母語學習不能等

黃辛材說,如果能夠在本土語言課程中開設新移民語言課程,除了具有宣示意義外,也有助於新移民母語的傳承。他認為,如果有好的提案和計畫,教育部應該要支持學校開課。

「母語學習是不能等的,其實只有特定地區學校有需要同時也有師資資源可以協助,是可以做很多嘗試的。」黃辛材說,其實很多外籍配偶過去在母國都有大專學歷,甚至當過老師,都可以成為越南語的師資。

[中略]

避免資源浪費

[台北縣教育局科長]李明芳表示,要將新移民母語納入本土語言課程並不容易,首先包括教材的核定以及師資的認證培育都是問題。此外,納入多少國家新移民的語言,就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師資及教材,很有可能分散了教育資源。

李明芳認為,目前教育部是仿效其他先進國家,以申請補助的方式,藉由學校及社團來從事母語教學,她認為在教育部還沒有完成教材核定及師資培育前,這樣的作法比較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李明芳也表示,比起納入語言,目前更應該做的是將多元文化的觀念納入課綱,透過課程教學,讓小朋友學習尊重多元文化及語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