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李家同:偏遠弱勢生不配學理財(設計對白,不過也說不定說到他的心坎裡了)

以下合理引用自由電子報新聞:

無財可理怎麼辦 李家同批理財課
【7/30 19:40】

  〔本報訊〕教育部打算在國中教材納入理財課,資深教育學者、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抨擊,這項計畫沒有經過全盤考量,弱勢學生會遭二次傷害。

李家同說,這項措施太不實際,沒有考慮到現實狀況。偏遠地方的學生,連打折都搞不清楚了,怎麼會懂理財。李家同還說,如果國中開始就懂得玩數字遊戲,學生的價值觀會發生偏差。

加上這些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本來就不好,課堂上如果被「糊塗」的老師問到「你家都怎麼理財?」,家中無財可理的學生,又怎麼說出口,簡直窘不堪言。

李家同建議,對國中生最好的理財方法,就是跟告誡他們不要亂花錢就好,因為他們還沒有經濟能力。

"偏遠地方的學生,連打折都搞不清楚了,怎麼會懂理財。"

既然如此,是不是更應該要教偏遠地方的學生搞清楚打折(這也是理財的一部分啊),然後再一步步學習更進階的理財知識?按照李家同這種邏輯,偏遠地方的學生連代數都搞不清楚了,所以不應該教微積分;偏遠地方的學生連牛頓力學都搞不清楚了,所以不應該教近代物理?(舉例的微積分與進物是我那個年代高三的課程,不知到現在還是不是這樣?)

最讓我感到可怕的是,一直以來表現出為弱勢者發聲的態度的李家同,搞了半天原來是認為偏遠弱勢生不配學理財嗎?

"如果國中開始就懂得玩數字遊戲,學生的價值觀會發生偏差。"

我不清楚教育部規劃的理財課程詳細內容如何,但是正確的理財觀念的基礎正是良好的金錢觀。理財課程如果以此作為出發點,正好是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偏差的金錢觀。至於說偏重知識面的理財教育就等於讓學生懂得完數字遊戲這話嘛,在現在這個世道,你可以不玩數字遊戲,但是不能不懂,否則就等著讓數字遊戲來玩你。理財知識是一個現代人面對世界時必須的武裝。這年頭這麼多被詐騙的,被以幾近詐騙的手法勸說買下垃圾金融商品的,進行不適合自己的投資的,落入信貸/抵押貸款的小字條文圈套而失去房產淪為卡奴的,或者只是單純不懂得量入為出而成為月光族的,很大一部分成因不就是對理財知識的無知嗎?

加上這些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本來就不好,課堂上如果被「糊塗」的老師問到「你家都怎麼理財?」,家中無財可理的學生,又怎麼說出口,簡直窘不堪言。

教師的教學手法根本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性教育/性侵害防制的課程如果教法失當,也有可能對受過性侵害的學生造成二次傷害。因為如此就乾脆不要教了嗎?
另一方面,越是窮人才越要理財:廣義上包括理債以及長期的脫貧規畫。<<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整體來說我個人並欣賞,但是它裡面一個中心思想我覺得還是很正面的:賺錢理財之所以重要,為的不是當錢奴,而是在獲得財務上的自由以後才能進一步放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更白話一點其實就是 "衣食足然後知廉恥"。你要窮人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道德,文化等等的價值,第一步難道不是應該先讓他們有錢嗎?李家同認為窮人家的小孩不需要懂這理財,等於就是叫窮人乖乖地窮一被子,就連著子子孫孫也不要想翻身。這就是李家同你對貧窮的看法嗎?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原來中華民國至今還有世襲官銜

--== July, 24, 2009 update ==--

以下皆合理引用聯合報七月二十三日新聞:

制度變革/奉祀官改無給職 可有女官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 內政部已經完成「奉祀官制度修正案」,奉祀官制度將只保留「主祀」奉祀官,取消「從祀」奉祀官,並改為無給職。

[......]

內政部官員表示,現行亞聖孟子第七十五代奉祀官孟祥協、宗聖曾子第七十四代奉祀官曾憲禕每月所支領的「簡任」官十多萬元的待遇,仍將維持,自下一代起才改為榮譽的無給職。

但內政部民政司長黃麗馨語帶保留的表示,奉祀官的待遇,內政部是編列在「人事費用」項下,奉祀官待遇是否要從下一任才取消,外界一定會有不同意見,「這部分有討論空間。

內政部最近將「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制度調整案」呈報至行政院核定,這項調整主要是考量,現行制度是民國二十四年所訂的行政命令,外界早就有檢討的聲浪,加上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去年十月病故,孔子後裔也決定不願再享世襲特任官的支薪,內政部決定全盤檢討。

[......]

孔廟除主祀奉祀官,從祀「四配」,分別是亞聖孟子、宗聖曾子、復聖顏回、述聖子思子,每年於孔家家祭時,於崇聖祠陪同擔任奉祀官。四配中,顏回後裔未隨政府來台,述聖後裔則由孔維寧擔任,由於同屬孔家,並未支薪,僅孟祥協、曾憲禕支領簡任官每月十多萬待遇。

刪奉祀官預算 當年數度攻防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台北報導】

[......]

民國七十七年立法院審查內政部「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預算,奉祀官府的經費五百九十五萬元,尤清提案刪減。他表示,這筆預算是用來「養」孔子、亞聖、述聖後裔,最好全數刪除,如果不行,只須保留孔子部分,曾子、顏子後裔奉祀官的預算應全部刪掉。

隔年,內政部照列「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預算七百四十三萬元,其中七百一十五萬元是支應奉祀官薪資,及協助辦理祭祀事宜官員的人事費。立委朱高正要求刪除,他說,他很尊重孔子學說,但反對在無法律依據下,長期編列預算供養奉祀官。

朱高正的提案雖沒有過關,但國民黨立院黨團妥協,要求內政部檢討改進,研擬奉祀至聖先師的合法性,否則以後不准再編列相關預算。

之後內政部仍舊年年編列。民國八十三年,擔任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的施明德指出,祭孔典禮等預算屬浪費性預算,對全民無益,應從年度預算中剔除,也是功敗垂成。

立法院人士表示,奉祀官預算編在內政部的預算書裡,主要是根據民國廿四年國民政府在南京頒布的規定,封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後代為「奉祀官」,永享特任官及簡任官的職位與待遇。

立法院人士指出,由於當年民進黨年年質疑奉祀官預算於法無據,內政部在民國八十八年預算書裡終於不再出現「大成至聖先師奉祀預算」科目,改挪至民政司預算相關科目,注意的人也變少了,近年幾乎沒有立委「釘」這項預算。

奉祀官/孔家婉拒支薪已多年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黃福其/台北報導】

民國二十四年,國民政府發布命令,將「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原可比照政務官支薪,但內政部官員指出,孔家自幾年前,就認為奉祀官是傳承文化的義務職,婉拒政府發給薪俸。

--== end of update ==--

孔德成過世了,媒體也熱鬧了一陣,這一系列的新聞裡面比較讓我訝異的是原來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及諸離外島)至今還有世襲官銜??

即便只是一個榮銜,無權也無錢,世襲官位存在於一個民主共合國還是非常不妥。有趣的是民進黨時代去中國化弄得如火如荼,居然也沒敢動這奉祀官,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考量隱情,我到是十分好奇。

根據報紙記載,孔德成原本繼承的是世襲爵位 "衍聖公","民國二十四年,時年僅十五歲的孔德成,有感世襲爵位不宜存於民國,主動請求國民政府撤銷「衍聖公」"(聯合報)。在民主剛萌芽的民國初年這實在是了不起的風範,更不用說孔德成當時僅僅十五歲而已。倒是國民政府留了個小尾巴,封他一個「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多半也是跟之前數千年來的統治者一樣,想著把持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工具使喚吧?

無論如何,孔德成先生在世之時,或許是為了避免去中國化之譏,或許是對老人家的體諒,這世襲官銜也就這麼存在著了。然而如今孔德成先生既然已經過世,不如就讓這令人尷尬的官銜到此為止吧。要搞祭孔好歹也問問人家意願,這時代再搞一次 "因為你是孔家嫡傳所以這是你的宿命" 也太時代錯置了些。

---

這「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的官銜引出的另一個有趣議題是,此官銜的職責乃是負責祭孔。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國家級的祭司職位,那麼,孔教就是中華民國的國教嚕?

我高中的憲法與國父思想學得不好,祇是死背而已,聯考考完就幾乎忘光了。即便如此,印象中還是記得中華民國憲法中有這麼一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那麼,為什麼中華民國可以有一位官派的祭司負責祭拜特定的對象呢?我知道一定有人要玩文字遊戲說祭孔又不是宗教,最多算是民俗信仰。然而我相信憲法的精神便是信仰上的平等,不會因為你信的不是一個有系統的宗教就認為可以對這樣的信仰施與歧視或優待。而在實行上,信仰平等的體現就是完全的政教分離,沒有模糊的餘地。當然這問題不是只在祭孔上面。台灣民眾就是沒有政教分離的觀念。民間一些天后,大帝出巡,乃至於原住民祭典,政府以傳統文化或促進觀光之名介入甚深根本是家常便飯,除非誇張到像是要小學生在校內操場列隊接駕之類的,否則也根本沒人會說話。

---

主張廢除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的世襲官位大概一定有人會說是去中國化。然而,如果說這些統治階級為了控制思想而誤讀扭曲出來的儒教教條儀式制度是中華文化的代表,那搞革命的孫中山把中國幾千年來的帝制弄掉了是不是也是在搞去中國化?是不是乾脆恢復帝制才叫不去中國化?

我倒認為找回中華文化活力的契機正在於此。高中學了那些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除了用來應付考試以外,最大的貢獻就是毀掉學生可能對中華文化抱持的絲毫興趣。去街上隨便抓一個唸過那玩意的人問問看,一說到孔子是不是食慾不振歇斯底里四肢萎縮神經過敏發抖抽筋都來啦。真的想要復興活的中華文化,不如丟掉那些偽飾的包裝,讓大家自由地來重新認識這孔子這個人。其實丟掉那些儒學大家的胡說八道,看看論語裡的孔子就絕對不是課本裡那樣啊。孔子是山東大漢,論語裡的他明明就是能吃能喝,會幹架,會飆車,會 K 歌,會跳舞,跟馬子吵架了一肚子窩囔氣也會找哥兒們抱怨,怎麼看那些豬頭政客怎麼不爽,跑到各國想好好教訓他們一頓結果沒人要聽的大叔嘛。不是神,不是聖,跟你我一樣會哭會笑,有情緒,會犯錯,在矛盾中掙扎但是第二天還是艇起胸膛領著自己的狐朋狗友繼續不知終點在哪裡的旅程的孔子,難道不比課本裡畫的那位老人家更能讓人有所啟發嗎?